我反核,我支持核四



我反核,我支持核四。

或許你會覺得這樣的論點非常奇怪,請容我加長陳述:

長期而言,個人反對核電,反對核一至核三延役,反對核五計畫(如果有的話)。

近期而言,核四是不得不的選擇,我們要戒慎恐懼地接受。


核廢料無法處理,核電廠可能有風險,這些是反核的主張,也確實是核電的要害,擁核方拿出再多數據,都不能抹滅這兩點事實。也因此,核能長期來說必須廢止,先前看過一篇文章,指出鈾礦約於三四十年後枯竭,彼時核四將屆退役,會是核電適當的退場時機。

你會問: 既然核能這麼壞,為什麼不馬上停止? 它是壞,但現階段的核能是必要之惡

世界上有太多的必要之惡。為了換取一些利益,我們必須接受某些必要之惡作為代價。核電讓台灣得到便宜穩定的能源,代價是一束束難以處理的核廢料。有些人不能接受代價,我也不能接受,這好像我們這一代留下爛攤子,要後代子孫去處理,我一向很難接受此類行為。但環顧四周,我不禁感到驚訝。

怎麼近至中日韓,遠至美法英,大家都努力地為後代子孫製造爛攤子?

答案還是一樣: 必要之惡。各國投入核電發展,早期有核武考量,當代有成本考量。儘管核電長期來說不那麼便宜,但各國在全球化造成的板塊轉移之下,競爭更加劇烈,也就顧不得那麼多了,先搶下大餅再說,往後的事歸往後的事。套句凱恩斯的話:"" 各國高築國債,債留子孫,也是此邏輯下的產物。

"舉世皆濁我獨清,眾人皆醉我獨醒"固然值得佩服,但說出此二句話的人卻仍無法逃脫現實,最終導致了其自身的悲劇。我們終究不能脫離自己的時代,終究必須在現有框架下做出選擇。核能是核子時代,資本掛帥導致的產物,但仍然是我們必須考量的選項。

回頭說核四。核四的定位,可以是台灣告別核電前的緩衝。先穩住近十年的供電,再逐步調升電價,為長期(以十年,二十年計)的都市平衡,產業轉型,智慧電網,再生能源發展,爭取充裕之時間與空間。產業轉型並非一朝一夕,需要長時間的培養,快速調升電價不能加速這個過程,反而可能將胎兒扼殺於搖籃之中。而智慧電網,再生能源,現階段都不能算是成熟,前者還沒有大規模應用的經驗,後者(太陽能,風力)不能作為穩定的基載容量,未來發展也要時間與產業投入。在這段過渡期間內,核能會是良好的穩定發電來源。2018年核一退役,2019年核二退役,時間沒有想像中充裕,科技發展也沒有想像中一日千里。藉由核四爭取時間,也就成為無可奈何下的決定。


如果核四真的運轉,我們要戒慎恐懼地接受。

戒慎,乃在營運上對核安更加注重;恐懼,乃對沒有核電的未來有所恐懼,進行長期的政策規劃與實施。接受,則是接納核四所帶來的利益與風險,一如核一至核三的利弊交織。


如果核四沒有運轉,我們仍然要將眼光放遠,不能就這樣鬆一口氣,大肆慶祝。

彼時面對的情勢更為艱難,火力替代的規劃,電力調漲的抉擇,台電破產的陰影...需要整個社會更大的共識,更多的體諒,更堅強的決心。就此層面上,我非常同意修公投法後,將核四付諸公投,那是凝聚共識最好的手段,否則沒有一方能夠服氣,社會將陷入永無止盡的攻訐與對立。


核四是一個艱難的抉擇,不是彈指間即可解決的議題。而核安議題,也建議多看正反雙方陳述,再理出自己的認知脈絡。這些日子來,擁核反核論戰熱烈,雙方針鋒相對下產生不少電力知識,核安知識的討論與介紹,都很值得一看。單方面接受資訊必然產生偏頗,多方思辨是公民社會應有之素養。

本文為個人關於核四議題的一些想法,反芻許久,終於空出時間動筆成文。也許思路中仍有不成熟與不完備之處,歡迎討論,指正。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大彎國家公園: 四日行程 Four Days in Marfa & Big Bend